1 研究背景
基于自回归模型的 LLMs 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研究开始探讨自回归模型在图像生成领域的应用,并引入图像标记化技术将连续图像转换为离散标记,从而实现图像标记的生成。
2 论文提出的新思路、新理论、或新方法
首先,图像被量化为离散标记,并通过光栅扫描顺序将这些标记序列化。然后,基于Transformer的自回归模型逐步预测下一个标记,直到生成完整的图像标记序列。最后,这些标记通过解码器还原为原始图像。
2.1 Image Tokenizer
2.1.1 量化自动编码器架构(Quantized Autoencoder Architecture)
使用与VQGAN相同的三部分结构:编码器、量化器和解码器。
- 编码器
- 使用下采样比为 p 的 ConvNet
- 将图像像素 x 投影到特征图 f
- 量化器
- 包含一个codebook
,codebook中有 K 个可学习的向量。在量化过程中,编码器输出的每个特征向量 会被映射到 codebook 中最接近的特征向量 的代码索引 。
- 包含一个codebook
- 解码器
- 使用下采样比为 p 的 ConvNet
- 在解码阶段,代码索引
被重新映射回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解码器将这些特征向量转换回原始图像像素 x 。
codebook 的设计
- 低维向量:使用较低维度 C 的代码向量,使得每个代码的表示更紧凑。
- 大 codebook 尺寸:增加 codebook 中可用代码的数量 K ,提高量化的多样性和表达能力。
2.1.2 训练损失函数
- 量化是将连续值(图像像素)转换为离散值( codebook 中的索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非可微分的,因此标准的梯度下降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量化步骤。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直通梯度估计器(Straight-Through
Gradient Estimator),可以在反向传播时允许梯度流动。
- 公式为:
是停止梯度操作,它确保在反向传播时,量化的影响不会被直接传播,而是保持输入特征 f 的影响。
- 公式为:
codebook 学习是使编码器生成的特征向量 f 与 codebook 中的向量 z
之间的距离尽量接近。 codebook 学习损失
- 第一项主要确保了 codebook 的离散表示能够逼近编码器生成的连续特征,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量化效果。
- 第二项是承诺损失(commitment loss),强制编码器输出接近代码库中的向量。
用于调整两项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图像重建损失
是图像像素上的重建损失 是感知损失,使用 LPIPS 度量,主要衡量图像在高层特征空间中的相似性,而不是直接的像素差异。能更好地捕捉到人眼感知的差异。 是对抗损失,来自一个 PatchGAN 判别器,它与图像分块器同时训练。 是对抗损失的权重。
2.2 Image Generation by Autoregressive Models
- Llama architecture.
- 模型架构主要基于 Llama
- 使用 RMSNorm
- SwiGLU 激活函数
- 旋转位置嵌入
- 在模型的每一层都使用 2D RoPE。
- 不使用 AdaLN 来保持我们的结构与 LLM 相同。
- Class-conditional image generation.
- 类嵌入是指将每个图像类别(如狗、猫、车等)映射为一个可学习的嵌入向量。这个嵌入向量是从一个嵌入矩阵中索引出来的。并用作预填充令牌嵌入。
- 从该令牌嵌入开始,模型通过下一个令牌预测方式生成图像令牌序列,并在预定义的最大长度的位置停止。
- Text-conditional image generation.
- 使用 FLAN-T5 XL 作为文本编码器
- 编码的文本特征由额外的 MLP 投影
- MLP 处理后的文本特征会被用作自回归模型中的预填充 token 嵌入。
-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索一种多模态基础模型,在语言和视觉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词汇表。
- Classifier-free guidance.
- 无分类器引导是在扩散模型社区中开发的因其提高视觉质量和文本图像对齐而闻名。
- 在训练期间,条件被随机丢弃并被空条件嵌入取代。在推理中,对于每个标记,其
logit 由
形成,其中 是条件 logit, 是无条件 logit,s 是无分类器指导的尺度。
2.3 Scale Up
本文的模型架构几乎与 Llama 相同,因此可以无缝地采用 LLM 社区中的优化技术和训练方法。
在这项工作中将模型大小扩展到 3.1B 参数。所有模型均使用 PyTorch 2 实现并在 80GB A100 GPU 上进行训练。对于训练参数低于1.4B的模型,我们直接使用DDP,否则,我们采用 PyTorch FSDP 优化 GPU 内存使用。
2.4 Serving
与训练类似,LLM社区开发的推理技术也可以用来优化本文的模型。作者在本文的图像生成方法上验证了 vLLM(最流行的 LLM 服务框架之一) 的有效性。与基线设置相比,实现了 326% 和 414% 的加速。
3 论文实验评估方法与效果
3.1 Image Tokenizer
代码簿设计的影响
减少 codebook 向量的维度(如从256降至8),会显著提高重构质量和代码簿的使用率。
增大 codebook 的大小(如从4096增加到16384)也能提升整体表现。
Token数量对图像重构质量的影响
- 增加token数量(例如从16×16到24×24)能够显著改善图像质量。更高的token数量意味着模型能够保留更多图像细节,从而提高重构性能。
与其他图像Token生成器的比较
- 作者的tokenizer在多个评估数据集(如ImageNet和COCO)的重构性能上优于之前的方法,包括VQGAN、MaskGIT等。
- 重要的是,该tokenizer能够与基于连续潜空间表示的模型(如SD VAE、SDXL VAE等)相竞争,显示出离散表示不再是图像重构的瓶颈。
3.2 Class-conditional Image Generation
图像令牌的效果
- 增加图像令牌可以提升图像重建质量,但对图像生成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 当模型参数小于 1B 时,使用 256 个令牌(16×16 格式)能带来比 576 个令牌(24×24 格式)更好的图像生成效果。
- 然而,当令牌数量较少时,生成质量会受到限制。例如对于3B的model,256 令牌的 FID 为 3.06,而 576 令牌则能将 FID 降低到更低的值2.61。
模型大小的效果
- 不同规模的模型(B, L, XL, XXL, 3B)展示了在模型参数和训练轮次增加时,FID 值逐步降低,模型性能随之提升。但当模型扩展至 3B 后,训练轮次增加带来的进一步提升的效果变得有限。
- 这可能是由于数据集大小的限制(ImageNet 仅有约 100 万张图像),扩展数据集或增强数据增广可能进一步提升性能。
采样策略的效果
- 使用 CFG 能显著提升视觉质量,尤其是在 CFG 设置为 2.0 时,能取得最优的 FID。
- Top-k 采样的效果显示,较小的 top-k 不利于 FID 和 IS,增加 top-k 会提升 FID 但降低 IS,即在保真度和多样性之间产生权衡。
与其他图像生成模型的比较
- 比较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如GAN、Diffusion Models、Masked Prediction Models等主流模型的性能。在多个评估指标上,模型表现出极具竞争力的性能,尤其是 3B 模型超越了一些著名的扩散模型,如 LDM 和 DiT。
- 该模型的优势来自于图像标记器的改进设计以及图像生成模型的良好可扩展性。
原文链接:Autoregressive Model Beats Diffusion: Llama for Scalable Image Generation